【活力中国】中新财评:升腾的烟火气,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中新网1月13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新年伊始,“烟火气”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词汇。人们感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商圈广场霓虹闪烁、春运途中熙熙攘攘、旅游景区游人如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居民出行、线下消费等逐步增多。
图为颐和园冰场。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供图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元旦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0.2%、2.6%。跨省游、长途游需求明显增长,热门旅游目的地酒店住宿率和预订率持续提高。机构数据显示,元旦三天电影票房突破5.5亿元,全国影院营业率达到85%,创10个月以来新高。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前5天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比上届同期增长4.7%。
1月7日,上海虹桥站客流明显增加 浦帆 摄出行人数显著提升。1月7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大幕开启。官方预计,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春运首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3473.6万人次,环比增长11.1%,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一些返乡热门线路的火车票再现“一票难求”,旅客出行半径达到三年来峰值。
随着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出境游持续升温。多家航司加密部署国际及地区航线,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发出“隔空”在线邀约,欢迎中国游客到访。
图为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肖江川 摄消费潜力深度激活。临近春节,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涉及餐饮、家电、文旅、百货、汽车等多领域:1月6日起,郑州市1500万元家电消费券正式发放;1月10日至2月28日期间,沈阳市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天津市第二期“津乐购”消费券发放活动1月11日正式启动,总计发放1.15亿元;湖北省也将发放2023年“惠购湖北”消费券……
同时,为激发小微市场主体活力,突出惠民主题,多地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小额通用消费券、外卖券。为推动春节文旅消费复苏,酒店、景区等文旅专属消费券也应运而生……
夜幕下,俯瞰北京城五光十色。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人们消费活动热度的攀升预示着经济活力的复苏。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经济学家普遍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升腾的烟火气,寄寓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景,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完)
2022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基因”成高频词******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12月16日,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和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遴选了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10项重大进展具体如下: 1.首次实现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突破了多倍体野生稻参考基因组绘制、遗传转化以及基因组编辑等技术瓶颈,建立了从头驯化技术体系;证明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切实可行,对创制高产抗逆新型作物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解析水稻品种适应土壤肥力的遗传基础。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水稻氮高效关键基因(OsTCP19),阐明了土壤氮素水平调控水稻分蘖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水稻对贫瘠土壤适应的遗传基础;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重大关键基因,对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绘制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该研究解决了黑麦基因组组装难题,绘制了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解析了黑麦染色体演化机制,鉴定了黑麦籽粒淀粉合成、抽穗期等关键基因;为麦类作物育种源头创新提供了独特基因资源。 4.实现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该研究利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育种决策,建立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体系,培育了第一代高纯合度自交系和概念性杂交种“优薯1号”;证明了马铃薯杂交种子种植的可行性,推动了马铃薯育种和繁殖方式变革。 5.构建规模最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该研究通过对猪500个肠道样本开展深度宏基因组测序,并整合了已有的猪肠道菌群基因组,构建了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为猪强抗逆性、高生长速度、高饲料转化相关菌种挖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源。 6、揭示抗病小体激活植物免疫机制。该研究发现ZAR1抗病小体的钙离子通道功能,建立了钙信号与植物细胞死亡的联系,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植物免疫受体作用机制;为人工设计广谱、持久的新型抗病蛋白进而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新启示。 7.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多食性奥秘。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水平基因转移现象,揭示了烟粉虱“偷盗”寄主植物解毒基因,解析了广泛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昆虫多食性的奥秘,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8.揭示光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该研究解析了地上光信号与地下共生信号互作调控大豆根瘤发育的机制,证实了光信号对大豆根瘤形成及共生固氮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豆科植物地上地下协同的新机制,为优化农业系统碳-氮平衡提供新策略。 9.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该研究设计了化学和酶耦合催化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使工业化车间制造淀粉成为可能,为实现“双碳”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全新解决思路。 10.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遗传机制。该研究鉴定到脊椎动物肺、心脏及四肢等器官的遗传变异与陆生适应有关,系统解析了脊椎动物在早期登陆过程中的遗传演化机制;揭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奥秘,为理解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认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